考公热度居高不下!多所高校开设公务员微专业
资讯分类:就业资讯 来源:对培 时间:2024-12-12 15:17:00 阅读量:287

近年来,“考公热”持续升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多所高校纷纷开设“公务员专业”。

 

此前,“西南大学开设公务员专业”话题曾登上热搜,不少网友以为这是一个新的本科专业。实际上,这种“微专业”是由学校自主设置的核心课程组合,聚焦于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

 

尽管它被冠以“专业”的名号,但并不属于学历教育范畴,也不提供学位授予。

 

截至目前,已有31所高校开设了与公务员能力培养相关的微专业课程,仅在2024年这一年内,就有多达20所高校新设立了这类微专业。

 

 

 

 

 

 

从学校层次来看,大部分为双非院校。例如,黑龙江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扬州大学、东北石油大学、湖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以及内蒙古科技大学等。

 

这些大学敏锐地洞察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与课程设置,致力于实现教学内容与就业市场的紧密对接,使教育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就业目标。

 

2020年,黑龙江大学便先行一步,设立了“公务员知识与技能”微专业,学制一年,为了帮助有意进入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学生提高公务员职业能力,提供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专业课程主要涵盖申论公文写作、结构化面试等公务员考试核心内容,其教学大纲与市面上的考公培训班相似。

 

相较于校外动辄上万元的考公培训费用,这些校内开设的公务员微专业每学分仅需100元,堪称白菜价,学费大概在2000元左右,这样的价格大幅降低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扬州大学组建了一个全博士教学团队来负责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且特别引入了多样化的校外资源,形成了一种创新的“校内导师+校外机构”协同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结合了学校内部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外部专业机构的实际经验,充分提升各专业学生考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成功概率。

 

 

 

 

在校大学生当然更乐于选择校内开设的公务员微专业课程,这不仅因为其性价比高,还能赚取学分,趁热打铁以应届生的身份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正好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需求,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尽管选择公务员微专业可以为考生提供一些专业知识背景,但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够上岸。学生们需要冷静思考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客观评估自身优势与不足,进而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该专业的报读门槛已降至大学一年级学生,这意味着从大一开始,众多学子便可能提前加入备考行列,可想而知,公务员考试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

 

每年的大学毕业季都被称为最难毕业季,《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今年普本院校的硕博毕业生offer获得率为33.2%,较去年2023年下降17%,同时也低于普本院校本科毕业生的offer获得率43.9%。

 

 

 

 

据猎聘网调研数据显示,今年有23%的应届毕业生首选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每5位毕业生中就有一位正在积极准备相关考试。

 

自疫情以来,稳定性更高的体制内工作,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等职位,因其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较为完善的福利待遇以及较低的失业风险,逐渐成为了众多求职者眼中的香饽饽

 

特别是对面临就业挑战的文科生来说,这一职业路径能够与理工科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毕竟,拥有文科背景的学生在应对行测和申论考试时,往往更加得心应手。

 

 

 

 

12月1日,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正式落下帷幕,258.6万人实际参加考试,招3.97万人,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5:1。

 

传闻中公务员的录取率大约仅为1.43%,这一比例甚至比高考进入985高校的难度还要大。考公热与其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如说是百万人走钢丝。

 

 

 

 

今年,考公大军的内卷程度更上一层楼了,大家不再局限于在本地备考。为了争取更多的考试机会,流行起了全国巡考。考公的顺序主要是先国考,再参加本地省考,最后考虑考本地事业单位的编制。

 

去年,河南、北京等考公大省,竞争比高至87:1甚至100:1,江浙沪地区考公人数的竞争比,平均在68:1左右。卷不动的考公人已经将目标降低为那些考题相对简单,竞争也不那么激烈的冷门省份。

 

刚毕业的考生如果没有上岸就等于丢了应届生的身份,再参与社招就没了优势。于是全国各地的高铁和飞机站,都挤满了背着书包、在等候区捧书研读的考公人。

 

在各省公务员考试前的几天,省内高铁票几乎一经放出便迅速售罄。很多人为了赶考,只能买普通列车的无座票。一些距离远的考生,甚至得在车上站十几个小时。

 

全国巡考的成本也不低,一次考试的交通和住宿费用往往高达数千元,而一年的总巡考成本可能得花费数万元,这样的经济负担对于考生及其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面对如此高昂的沉没成本,考生如何调整心态、合理规划人生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考公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条考试的道路,更是一段成长的旅程,无论结果如何,经历这样一段旅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在这条路上,每一次尝试都可能面临失败,但只要我们抓住每一个成长的契机,那便是向着更优秀的自己迈出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