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官宣!大学倒闭潮愈演愈烈,正在全球蔓延!
资讯分类:学校动态 来源:对培 时间:2024-11-04 10:05:57 阅读量:1107

在全球范围内,一场前所未有的高等教育危机正在蔓延,众多高等学府无奈地宣告关停。

 

无数曾经辉煌一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杰出人才的大学校园,如今却面临着倒闭潮。

 

今年以来,美国两所拥有百年历史的高等学府——费城艺术大学和韦尔斯学院相继宣布闭校。

 

这两所大学的闭校理由包括生源减少以及财务困难,实际上,因生源或财务问题而关闭的学校不在少数。

 

 

 

 

加拿大女王大学是全球首富马斯克的母校,曾诞生过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正在面临巨额财政赤字,一旦学校明年资金耗尽,将有可能面临倒闭。

 

2023年已经有15所美国大学宣布关闭,去年每月约有2所高校停办。2024年美国高校的关闭速度仍在急剧加快,平均每周就有1所高校停办。

 

放眼亚洲的大学,招生困难已成为日韩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在2023年全国大学统一招生中,韩国至少有14所大学的26个专业出现了无人报考的现象。不少高校陷入了招不满人的尴尬境地。

 

根据韩国的《人口变动和未来展望》报告书预测,现有的380所高校,将在2042—2046年期间,腰斩190所。

 

作为全世界生育率倒数第一的国家,1982年至2021年,韩国已有3800多所中小学关闭,这种无生可招的现象蔓延到高校,多数发生在地方大学。

 

无论地方大学拿出多少丰厚的奖学金,本地学生仍然只想考入首都圈大学。

 

同样的场景也在日本上演,2023年,日本一些地方大学因无人报名而停招,东京地区的传统名校入学人数却不降反增。

 

2022年,日本有47.5%的私立大学没有达到计划招生数量,减少了263所短期大学,入学人数少了近10万人。

 

 

 

 

今年8月,我国台湾省出现了4所高校大规模倒闭,这场大学倒闭潮被台湾私校工会称为“教育史上首见”

 

自 2014 年起,岛内众多高校因少子化问题面临生源大幅减少的状况,涌现出大学倒闭潮。

 

台湾行业工会预估,未来8年间将有超过6000名教师失业,约40所大学“退场”。

 

 

 

大学倒闭潮的原因

 

 

  1. 生源不足:全球出生率持续走低,适龄入学人口减少,资源过剩会加速低质量学校淘汰或重组。2022年,全球平均生育率仅为2.3,远低于人口世代更替所需的2.1。
  2. 教学质量不高:部分高校的办学模式僵化,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

 

 

 

 

  • 教育变革的到来

 

 

美国企业意识到新招来的大学毕业生普遍缺乏实操能力,一些企业不再基于文凭来招聘,而是基于技能来招聘。

 

比如戴尔、美国银行、谷歌等企业,纷纷宣布部分岗位取消学位要求。为了雇佣合适的人才,这些企业提供岗前培训,带薪实习、学徒计划,让雇员实现学业和职场的双轨并行。

 

为了吸引并培养适合自身需求的人才,许多企业采取了创新的招聘和培训策略,如提供岗前培训、带薪实习以及学徒计划。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还能促进其个人职业发展,实现学业与职场的无缝衔接。

 

随着大量公司和非营利组织推出相关的课程与证书,这些证书在劳动力市场上变得充满价值,传统大学那一纸文凭的价值变得不如以往。

 

 

  • 国内的教育危机

 

 

目前,我国高考生人数每年攀升,大学录取人数也在攀升,不少大学还在扩招。然而,近两年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已经跌破1000万,与高峰期相比减少了一倍。

 

出生率持续下降,预估2035 年后中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难以招到生源,尤其是民办本科院校。

 

届时,中国将出现高校合并潮和倒闭潮,淘汰一些缺乏竞争力的民办高校,公办高校裁撤并转。

 

放眼全世界的头部大学,绝大部分都是民办大学,例如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等,然而中国的民办高校却恰恰相反。

 

广东省就有很多考生在远超本科线的情况下,不选择学费高昂的民办本科高校,而是选择公办专科,甚至有些民办本科高校经过两次补录依然缺额。

 

2024年广东理科组本科线为442分,其中有113所专科学校超本科录取线,理科组最高超本科线54分。

 

 

 

 

2024年广东文科组本科线为428分。其中有95所专科学校超本科录取线,文科组最高超本科线67分。

 

 

 

 

为什么明明过了本科线,还有越来越多较高分考生选择读高职院校?近几年,这种情况在一些特色高职院校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这和学校特色鲜明、实力强劲、行业具有持续的就业需求有关,也是结合自身实际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与其勉强读民办本科的一般专业,不如在排名靠前、所在城市发达的公办高职院校中选定一个自己喜欢、兼顾升学目标、同时相对好就业的专业。

 

不妨从那些先我们一步经历少子化的国家身上,反思一下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比起为了一张大学文凭而卷破头,或许更加应该关注教育质量和就业前景。